谢壁如:民间环保工作更需要策略和相互协作(3)

2014-01-24 14:53   公益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由于常年从事两岸NGO的交流,谢壁如结交了很多内地社会组织的朋友,这使她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内地的机会。在她看来,目前大陆NGO发展还处于一个初创期,有时甚至显得并不那么团结和冷静,这与台湾最初民间NGO的发展十分相似。

环保组织不是对抗式斗争

2013环保民间NGO年会中,12月3日上午进行的一场论坛上,一家云南昆明的环保组织讲述了她们屡次维权的艰辛,当地政府要上一个高耗能PX项目,但这个项目在前期环评过程中由于缺少公众参与的部分,被这家民间环保NGO认为该项目环评有问题,在随后的数次交涉中,该机构以向多家政府部门发函形式要求给出说法,有的还前往询问,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有些部门给出态度就是不回应。

对此谢壁如以在台湾争议时间长达6年的“国光石化”退出建立事件,来讲述台湾NGO的策略斗争方式。

“国光石化”是一项一期投资约6000亿元新台币(超1300亿人民币)的石化产业计划,早在2004年民进党执政时期就提出在台湾彰化县建立该项目,经过台湾NGO和各界持续6年的呼吁和斗争,在2011年4月22日,马英九宣布“国光石化不在彰化县开发”而结束。这项计划曾被寄予厚望,最终却折戟于民意,这场胜利也是台湾NGO运用策略斗争的结果。“其实,合法的途径有很多种的,一定哪种不好说,但绝不是与政府对抗。”谢壁如说。

“当时我们直接去将会建厂的地方向当地百姓讲述建厂的危害,并希望他们不要卖出自己的农田用来建厂以换得小小的利益。我们教他们将该地方打造成一个观光景区,再组织歌手写歌和演唱相应保护环保歌曲或者去该地开演唱会,另外,将组织公众去现场参与活动,公众在现场能够了解到环保知识和音乐会,一场NGO的环保经历,我们将其变成了一场音乐嘉年华,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效果更能达到目的吗?”谢壁如在讲完NGO环保斗争后反问道。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