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壁如:民间环保工作更需要策略和相互协作(2)

2014-01-24 14:53   公益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由于常年从事两岸NGO的交流,谢壁如结交了很多内地社会组织的朋友,这使她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内地的机会。在她看来,目前大陆NGO发展还处于一个初创期,有时甚至显得并不那么团结和冷静,这与台湾最初民间NGO的发展十分相似。

筹资从单一到多元

从2006年首届项目交流开始,台湾官方机构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简称“陆委会”)都会从行政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对项目进行支持,但时间不长,几年后陆委会资助的资金部分逐渐减少,“要想使得项目持续开展还得执行机构自行筹资。”谢壁如说。

“在台湾,公益项目的政府资助期限一般都为3年,往后想要项目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机构自行筹资,断奶是让一个机构成长的最好方式,要想走得远,就必须自己去找钱。目前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只有四成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其余都要自筹。”谢壁如说。

在台湾,社会组织的募款与大陆有着很大差别,台湾更加趋于多元开放。谢壁如的经验,当一个公益项目遇到资金瓶颈时,在台湾筹资方式可以是在网络上发布通告募集、向企业寻求资助、个人小额捐助、会员会费收入、通过募集发票中奖等方式。

早在今年3月间,《公益时报》就曾刊发《小小发票行善记》对台湾发票募款一事进行过报道,由于台湾发票施行集中时间开奖制,公益组织通过政府申请发票募集箱置于商业聚集区,向路人募集消费发票,将中奖资金用于公益项目。

谢壁如觉得,发票募集只是诸多募款方式中很简单的一种,想要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就得将以上多种募款方式结合起来。

“台湾NGO在募款方式上很多元化,资质批准上也较为简单,基本上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NGO组织都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募款,政府对于募款的监管是完全交予市场的,如果有人举报或检举一旦查实,机构募款资质将会被停止,并要求在接下来几年内都不许开展自身业务,但在内地注册只要是机构就能募款可能会比较难。”谢壁如说。

除此之外,也会增加参与人员的自付比例来减少行政经费。就在上个月,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刚刚完成了2013年的两岸交流项目,在这次交流项目中每位来自大陆的交流成员费用标准定为4000元,项目补贴1000元,其余3000元由成员自行负担。而在2009年以前,该项目交流成员的费用全部都由台湾环境资讯协会承担。

  协作发展代替吐槽

由于常年从事两岸NGO的交流,谢壁如结交了很多内地社会组织的朋友,这使她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内地的机会。在她看来,目前大陆NGO发展还处于一个初创期,有时甚至显得并不那么团结和冷静,这与台湾最初民间NGO的发展十分相似。

12月2日晚,谢壁如在本文开头提及的环保民间NGO年会中一场对话交流,则更像是一场民间NGO的吐槽大会。一间教室里挤满了不同的环保民间组织队伍和媒体记者,还有不少未能挤进场内的人员便在场外单独形成了一个交流圈。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论七十多岁的老者还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人,都争先恐后上台抢麦发言,机构运行的问题和与公益相关联的现行政策体制成了整场交流会的高频吐槽段子,另外,筹资问题也是一大吐槽热点。一位以保护绿地为主的公益机构负责人说,自己已经倒贴二十多万在项目里,现在也没能筹到足够的钱。

谢壁如认为,这场交流会中NGO的表现,正好说明他们正处在一个草根公益的创业初期,还需要更多的发展和历练的机会。“台湾当年NGO刚发展起来时就是这个样子,各种声音频出,但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不多,当前大陆环保NGO行业的一个议事规程并没有形成,所以大家都在各自探索和尝试,各个机构相互的学习协作还没有形成,机构间有哪些互补性和协作性大家并不知道。”谢壁如说。

例如,一支大陆NGO队伍刚到台北,下一站要去彰化,彰化的NGO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行接待,台湾环保资讯协会支付一定费用,依次下去完成整个交流流程。谢壁如说,“这就是协作的整个过程,这样当地NGO也愿意展示出当地最好的公益项目参与到交流过程中,这次是我们去找人家,下次可能就是其他NGO找到我们来要求协作,这样相互协作都能够得到互补。”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还是有些要求的,一定要选择当地典型社区、不吃团餐、不游景点,交流费用会全部用于公益项目本身。”谢壁如补充道。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