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救助也需保护隐私权 养老服务不只是一键通

2014-09-16 16:30   绍兴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绍兴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卫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家住白马新村的退休干部李法根:

我想知道要实现城镇97%的老人居家养老,现在的进展情况怎么样了?民政局打算用哪些具体的符合我们老年人心意的行动和举措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如果后续的服务都将由市场化运作的一些养老服务公司来做,很多服务还需要老年人自己买单,那么要如何体现政府为我们老年人提供的公共服务,简单的一键通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保障。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卫红答: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是中华民族延绵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市立足实际,提出了“9733”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其中,居家养老方面的目标是为97%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具体任务是,到2015年,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到2017年,全市城乡社区形成20分钟左右的居家服务圈,建立以“幸福安康、智慧养老”为主题的绍兴特色养老服务品牌。目前各项工作均在积极建设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全市累计建有农村“星光老年之家”2187家,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64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5家,为社区老年人集中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在城市智慧养老服务方面,于年初在越城区蕺山街道龙洲、白马、书圣故里等三个社区启动了市区居家养老“幸福安康一键通”项目,目前已有380余户老年人申请安装“一键通”呼叫设备。“一键通”为我市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多元化的紧急救助和生活照料服务,设有24小时值守呼叫平台,与120、110、119等单位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应急服务。

下阶段,我局将着重以“三个举措”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工作:一是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30家,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扩大建设覆盖率,重点引导和突出农村居家配送餐服务和城市社区日托养老服务。二是全面完成市区居家养老“幸福安康一键通”建设项目,为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提供精品示范点,开通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老年人“一键通”呼叫设备。三是争取为市区有需求的70岁以上老人、低保家庭老人和特困老人免费配置“一键通”等电子呼叫设备。

同时,市民政局为进一步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与市质监局联手,于上半年启动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将重点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准入、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管理、居家养老——入户服务、居家养老——日托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联合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切实加强政府宏观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居家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

关键词城市流浪者

网友@violence

绍兴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但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尤其一些景区周边还是有很多沿街乞讨者。这些乞讨者因为饥饿、贫穷、残疾或者其他原因成为我们城市的流浪人,有些确实是情有可原,但也有一些是以此谋生,这也成为影响我们文明和谐的不利因素。不知道民政局在救助流浪者方面有什么切实有力的举措,能够真正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不用再上街乞讨,实现温饱,也引导那些虽有劳动能力,却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走上正道?

叶卫红答: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以创建国家等级救助机构为契机,开展了以“关爱救助、传送温暖”为主题的救助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主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置了救助引导牌,建立了以市级救助管理站为中心,公安、城管、街道和社区为基础,巡查救助为补充的1+x救助网络体系。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不间断地走上街头,在城区沿街地段、桥下、涵洞、未完工或废弃楼房及可露宿地等场所寻找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说、引导,帮助、救助。对强讨硬要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或利用残疾人、未成年人进行有组织的职业性乞讨,民政部门将配合公安、城市行政执法部门坚决予以打击;对想要回家的流浪人员,核实他们的信息后,提供返回家乡车票;对不愿接受救助的,及时提供饮食、衣被及人丹等寒暑临时救助物品;对无民事行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流浪人员,采取积极的救治救助,维护其人格尊严,保障生命安全;对确因打工不着,钱款被盗而流浪的乞讨人员,按其意愿提供务工信息或返乡车票;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将联系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给予安置。

据统计,今年,市救助管理站累计救助了1196人(次),提供医疗救助、返乡车票、衣被和食品等价值数百万元,其中提供医疗救助就高达754人次,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今年1月,市救助管理站在“护送老大难返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我要回家”专项救助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工作,对滞留在站而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和其他病人进行全面排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及志愿者们对语言的“会诊”、随身物品的析解和公安、残联等部门协作的方法,全方位、多渠道地查询核实,帮助“老大难”们完成“我要回家”的迫切心愿。到目前已将52人送接返原籍与亲人团聚。在这些精神病人中,据向其亲属了解,离家走失25年以上就有10人,离家走失10年以上17人,圆了他们的团圆梦,亲属们也非常感激。

关键词救助隐私

市区接受慈善救助的谢先生

慈善救助包括助学、助贫、助困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未成年人、学生、家庭、老人等。就我所知,民政局救助对象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检索到相关信息,而许多救助金的发放是在会议或者活动现场,这并不利于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如果能考虑到这点,并想办法改变以往的救助方式,我觉得能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我想知道慈善总会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

叶卫红答:

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帮助,用爱心来做慈善,这是市慈善总会在工作和实践中努力遵循的工作理念。像今年8月的大学生助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受助者的心理,改变了以往现场集中发放的方式,以小型座谈会的形式,请一些受助学生和家长代表,通过平等对话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今年大学新生助学金已通过社会化发放,既保护受助学生隐私又方便学生及时领取助学金。同时,我们还在受助学生中开展“爱心接力手”爱心传承活动,由受助学生自愿加入,让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能献出爱心帮助他人。在其他的救助中,我们在确保公平救助的同时,及时征求受助者以及爱心人士意见,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当事人的隐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