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社会系统重建亟须社工支援(2)

房光宇 2014-08-21 14:21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作为专业人士,在链接资源、搭建网络、抚慰心灵等方面有哪些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灾后社会系统的重建亟须社工怎样的支援?就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向荣副教授和最早进入鲁甸地震灾区的香港无国界社工执行总裁励娜。

社工在灾区社会重建中作用独特

记者:社会系统的重建需要哪些专业组织或人员共同参与?社工在社会系统的重建中起什么作用?

向荣:社工可发挥联动作用,链接与受灾群体相关部门的干部和专业人员等,以更好地服务于灾区建设。以灾区儿童为例,他们的需求很多元,如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提高抗逆力、克服地震恐惧、走出亲友或玩伴伤亡造成的阴影,致残儿童还需要创伤陪伴与辅导等。此时,社工就需要协调儿童的家庭、老师、同学、乡村干部、医生、物理治疗师、康复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民政、妇联、残联干部等共同参与。

励娜:灾区的支援服务是个跨专业、跨领域及不同组织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过程。而在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灾区所需要的支持和协助是不同的。如:在灾后初期,需要大量的医护团队支持;安顿好之后,受灾群众需解决生计问题,发展经济的专业协助尤为重要。在整个过程中,社工可发挥必不可少的关键作用。社工的特长之一在于对个人、家庭及社区需求的评估,同时社工还可扮演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即资源的再分配者。在评估过后,社工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可行的情况下,链接不同的资源加以支持,从而令相关的人士或家庭以及社区得到最适当的支持和协助。

社工在社会系统重建中的价值

记者:在灾后社会系统的重建中,社工的角色及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向荣:社会工作在社会系统重建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多层次社会系统的重建上。具体表现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灾害社会工作专业精神,运用社区为本的社会系统重建策略,以恢复及重建受灾群众的生活信心和能力为目标,不断促进受灾群众互助,开发社会资本及促进受灾群众个人、群体和社区的能力提升。

励娜:社工在灾区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同行者”。每个受灾群众具体的受灾情况、受到伤害的大小都不相同,因此,社工在“同行”的过程中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不同的“步伐”回应受灾群众不同的需求,最终协助受灾群众从灾难的阴霾中走出来。这一点充分反应出社工在灾后重建中的特别价值。

社工进入灾区的任务及策略

记者:社工组织或人员进入灾区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开展灾后社会系统重建有什么具体策略?

向荣:社工进入灾区的时机主要为临时安置阶段,因而社工的任务会随着临时安置、过渡安置与重建的历程发生变化。在不同阶段,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不同,社工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也不一样。在干预策略上,社工应该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发挥“使能”与“充权”的作用,逐步使受灾群众开展自助、互助与社区合作,实现由提供直接服务、链接资源逐步向培养受灾群众能力和主体性的转变。

励娜:社工组织或人员进入灾区后,主要的任务是了解受灾情况、评估受灾群众的需要、开展相关专业服务。在开展服务层面,以无国界社工为例,我们会具体做到:(1)提供专业服务。例如为儿童、妇女、残疾人、老人等提供服务;(2)透过活动让居民互相认识、互相支持,建立自治组织,重塑社会网络。灾后重建是个较大的课题,很难一概而论社工需要做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灾后社会系统的重建,必须以受灾群众为中心和主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