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杂志社联合主办,朗心承办并参与主持的第二届“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守护生命线上论坛”圆满举行。论坛上,来自主流媒体、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热心专家专业分享、共同探讨,意犹未尽。本次论坛共有1600多人在线进行了观看。
6月22日举行的第一届“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守护生命线上论坛”,受到了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社区等各方人士的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发展,开学时间不断延后,学生、家庭和学校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儿童青少年对外界的波动非常敏感,不但带来更加突出的心理变化,也会暴露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应对危机中的问题和短板,这在连续发生的多起学生自杀事件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蔺玉红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
演讲主题:给危机中的儿童青少年更多帮助
2020年9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为预防自杀而努力”。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侠,如大洋海之明瑚岛,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任公先生的文道出了少年之于将来,之于国家的意义。“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道出了少年之于中国,之于民族的意义,发出了关爱少年儿童的最强音。我们要深深懂得,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将影响孩子。正面典型、英雄人物对孩子的示范、引领至关重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对孩子们说要“心有榜样”,要“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维特根斯坦主张“让我们做人”,不仅是哲学命题,更应是言传身教的生活方式。从现在起,和孩子一起考虑将来,心生希望。由于希望,所以进取。
林平光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演讲主题:守护生命行动必须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
包括疾病、意外伤害等所有死亡原因中,自杀排在第五位,这是非常严峻的状况。社会工作有专业、资源和情怀方面的优势,社工必须有责任和担当来守护生命预防自杀,且这项工作要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方面建议充分发挥“青年之家”、“儿童之家”的阵地作用,把预防青少年自杀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纳入考核评审当中;科学化方面要建立心理健康人才培训机制,储备专业技能,用专业方法去帮助的危机中的儿童青少年,同时充分利用高科技心理设备服务大众人群;系统化方面则要求推进跨行业、跨专业的多方协作,通过标准化建设从法理上、财政上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可持续性。
杜亚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演讲主题:对青少年危机事件的多重思考
在儿童青少年自杀的背后,要特别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变故、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增加、学业加重、亲子冲突、社会隔离状态等。影响家庭系统的因素有父母关系、孩子行为和教养方式三个方面,现在很多家庭系统功能是不完全的,我们称为“无能力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以牺牲某一成员的利益为代价,呈现出不稳定、僵硬和混乱。那么有能力的家庭是怎样的呢?他们能够平衡家庭系统的需要,兼顾到家庭成员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精神科医生面对儿童青少年自杀常常也是很无力的,要去协助他们家庭系统的重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
王翠玲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北京市心理
援助热线主任
演讲主题:自杀危机干预热线接听技能:保护性因素
自杀是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特别是青少年自杀,我们的热线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青少年拨打进来的,自杀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然而自杀也是可以预防的,自杀危机干预者的专业胜任力、态度、知识、技能都影响着自杀干预的结果。态度方面比如干预者怎么看待自杀、自残、抑郁、焦虑,技能方面比如怎么提问、评估、倾听等,怎么帮助求助者找资源和保护性因素。在保护性因素方面,首先求助者能拔打热线,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大多数企图自杀者不是真的想死,是想解脱或者减轻痛苦,自杀是他缺少选择,如果努力帮助他寻找解决当前困扰的方法,就有可能使他放弃自杀的行为。每个人都是有资源的,只是在困境中他忘记了自己有哪些保护性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一起探讨安全计划,强化并执行。
王焕斌 原空军指挥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演讲主题:儿童青少年自杀深层原因之“五多五少”
1、听表扬多、批评少——导致孩子受不了挫折和批评,一味地表扬是不行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受批评的环境,批评是正常的,别人批评自己和自己批评别人都是正常的;
2、竞争多、合作少——学习压力带来竞争意识太强;
3、情绪化多、理性思考少——这本身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一气之下”发生了极端事件,有些学校开始做学生的情绪管理的工作;
4、想自己多,想别人少——很少让孩子为家长付出,不是一味地家长为孩子付出;
5、对物质认识多,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少——家庭、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给孩子的学习机会都较少。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
曹瑞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演讲主题:中小学面对学生自杀的困境与思考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无力;没有科学处理的流程。中小学处理危机事件缺乏科学统一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更多是处于经验层面而没有经过权威论证。
2、校内外各方面的职责是不清晰的,更多的都是校长去面对,比如学生离家出走,家长不是去找而是去学校闹,不寻找自己的原因。学校对网络的无奈,给主播打赏、玩游戏等,这些外部原因如果都让学校来背负的话就非常难。
3、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接受培训特别少,能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时间不足,也没有资金能支持这部分培训。很多老师完全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兴趣自己花钱去接受培训。
4、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家校协同机制没有形成,家庭原因占80%左右,很多问题在学校出现但是核心原因在原生家庭,孩子们在危机面前是非常弱小的。家长对心理健康重视是不够的。
5、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压力和心理状态不良,也会影响学生甚至激化矛盾诱发危机事件。
锁朋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心理急救学部秘书长
演讲主题:多层次立体培训,让每个人都成为青少年的生命守护者
分层立体培训可以弥补现阶段社会预防自杀体系的欠缺。第一层的培训主体是青少年、家长和老师,让青少年学会识别自己的心理危机状况,会求助并知道求助渠道和资源,爱护生命和解决日常压力与冲突,提升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及应对日常压力冲突的能力。第二层培训主体是老师、家长、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救援人员、民警、医护、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等,主要内容是识别危机信号、评估方法、心理急救(倾听、陪伴、实际帮助、资源链接、转介时机及协同),在第一时间陪伴和守护,避免意外和悲剧发生。第三层培训主体是社工、心理咨询师、救援人员和教师,学习初步疏导及动态风险评估的技能。
李永华 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演讲主题:借鉴EAP服务模式,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EAP也就是企业员工帮助计划,这个服务体系是非常成熟的,我们在服务社区中的青少年时借鉴了其中的一些观念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动介入和不评判,不评判指的是不把对方当成有问题的人,而是相信他具有发展和改变的能力。我们在介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时候更多是采用非评判的方式,去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社工起到了临时监护人的作用,帮助危机和困境中的青少年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越来越信任我们的社工哥哥姐姐,这种关系的建立让很多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在服务中也会看到一些问题,比如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跟不上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社会和职能部门对未成年人的管理不够到位等,对于青少年自杀预防大于补救,还需要全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论坛最后,林平光总干事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十分成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论坛嘉宾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五湖四海;行业上有党政、医疗、教育、机构、社工;内容上,有政策、有理论、有技术、有实践、有倡导。各位专家带着共同的心愿、社会责任和对生命的热忱与悲悯,融合成一种使命感,推动着心理危机干预行业发展,为我们带来专业勇气和鼓励,最后再次对专家们的分享表示感谢。
供稿:北京朗心校园危机干预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