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工专家”云端”开讲引起社会关注

2020-08-10 12:1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8月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线上会议平台组织了一场“社区治理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疫情下的生命伦理思考”的讲座,吸引了志愿者服务队上海和新疆分队的队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留守工作人员以及热心社区服务的人士参加。

微信图片_20200810120850

8月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线上会议平台组织了一场“社区治理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疫情下的生命伦理思考”的讲座,吸引了志愿者服务队上海和新疆分队的队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留守工作人员以及热心社区服务的人士参加。

微信图片_20200810120847

讲座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社工专家茆永福教授主讲。茆教授从三个关键词:“疫情、社区、社会心理”出发,分享了他在疫情之下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他认为,2020年的疫情,是对全民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的一次重塑。疫情带来巨大创伤,让我们看到许多短板。抗疫“中国方案”(“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个应尽”: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就是建立在疫情下我们对生命伦理学的再思考,树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确立防疫工作压倒一切的正确方针形成的。

茆教授进一步讨论了抗疫的“中国经验”。他认为抗疫中国经验的形成得益于抗疫精神形成与弘扬。习近平主席早在抗疫初期就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化战略统筹与战术实施,以争分夺秒的战时状态指挥督导湖北武汉战疫,形成抗疫精神:抗疫精神囊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迎难而上、勇当先锋”的担当精神,“舍生忘死、日夜奋战”的奉献精神,“精准防控、精心救治”的科学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中国经验”就是抗疫精神的锤炼传承,它再次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抗疫精神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全民族已经形成相信党、相信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守望相助的认同感。

在谈到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茆教授指出:社区心理建设要成为社区治理的新方向。我们应该把“人”作为核心,做到“以人为本”“深入人心”。社区建设应该有明确的“心理目标”:如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和谐的邻里关系、浓浓的人情味、健康的社会心态等。最近一部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就是上述观点的沉淀和表达。他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社区人群的心理内涵,确立社区心理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应该更优化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视角;开展社区心理建设有助于纠正当前社区管理实践的偏颇,弥补其不足。

最后他希望将心理建设放在与法治建设、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领域建设同样的高度来看待,将国民心理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茆教授分析说就这个主题而言,中国必胜,人类必胜。

讲座结束,线上展开互动,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微信图片_20200810120854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心理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渝方博士主持了这个研讨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李华主任积极率团队协办了这次讲座。

(供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