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贺培森:微笑关怀 专业同行

2018-11-21 10:41   郑州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今天接受专访的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社工贺培森,他201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而后一直从事社会工作。2016年4月贺培森加入郑州市金水区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事医务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微笑关怀  专业同行

——医务社工贺培森

采访人:市民政局购买社工宣传交流项目 闫平平 王亚倩

今天接受专访的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社工贺培森,他201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而后一直从事社会工作。2016年4月贺培森加入郑州市金水区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事医务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医务社工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简称,他们是在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中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医师和护士不同,他们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我国对于医务社工十分关注,颁布政策设立医务社工的岗位,保障了医务社工的发展。而现今在郑州,专业从事医务社工的人并不多。

当我们敲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社工处的房门,贺培森身穿白色大褂,面庞带着温暖的笑容,走过来,亲切地介绍自己:“你们好,我是贺培森,是一名医务社工。”

“贺同工,你好。你作为一名医务社工,你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经过短暂的自我介绍,我们立即进入了访谈环节。

微信图片_20181121103535

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

“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有很多,包括患者的入院适应、入院期间的情绪状况、家属的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维护、出院的跟进等。一般医务社工的服务是从服务对象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后。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患者以及家属在院中的情绪疏导。”贺培森回答。

微信图片_20181121103707

“看来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挺繁杂的。那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我问。

“困难是有不少。比如,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属会不理解我的工作,拒绝与我交流;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病情,自制力有些薄弱,沟通起来会特别困难;以及现在我接触的一些高学历精神疾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他们有的会编造一些故事说给我们听。像我以前穿红色小马甲的时候,一些家属看到我敲门,直接质问我们是做什么的,还没等我介绍就直接关门了。有些患者和家属会直接问我索要财物支持,即使他们并不是真的困难。这样一个个说起来,我遇到的困难还真是多种多样啊!当我遇到困难,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在遭遇拒绝时,我心里真的挺受挫的,但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没办法啊!”贺培森感慨地说。

微信图片_20181121103711

向医护人员宣传心理健康

案例分享

“那你在工作中都经历过哪些记忆深刻的案例?可以描述一下吗?”我问。

“我分享两个案例吧。之前有位70多岁的老人,全身大面积烧伤,还有心衰,很难治愈了。原医院治疗不了,就进行了转院。但转院的医院考虑到老人的年龄以及病情,就不太愿意接收这个病人。老人的家人苦苦恳求,医生于心不忍就接收了,但在接收之后,病人家属的态度居然180度大转弯,经常对护士说骂,质疑医生的治疗。医院方面担心产生医闹问题,就转介给了我,让我们做评估。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病房门直接“啪”就关掉了,患者家属不和我们交流。后来我又去了好几次后,才与家属沟通起来,也了解到并没有医闹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和医务人员沟通不畅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患者家属的压力大,没有完全适应这种状况,才造成了这种误解,其实患者家属都挺感谢医院的。我们就把情况反映给了医院,并协助院方进行调整,这件事情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在那之后我们举办的端午节活动,患者老伴还积极来参加,其实他们对医院的服务还挺满意的。”

微信图片_20181121104006

“再和你分享一个我最近的案例吧。这边有位70多岁的老人,入院20多年了,一直在封闭病区治疗。这个老人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年轻的时候就犯病了,和丈夫的关系很差,就离婚了,没有再联系;儿子分给了丈夫,也没有联系;之前是由女儿照顾,但后来女儿也撂下一句话‘等老人不行的时候再联系她’,女儿一家已经移民国外,只留下一个前同事的手机号,现在也联系不上了。所以,这个老人是没有子女照顾的,只有单位每月定期探望她。她的心愿是想出院,非常想出院。之前医院把这位老人转介给我的时候,是想看看她的情绪为什么经常这么激动。据我了解,是因为她的单位给她请了一个护工,而老人认为单位请护工就是想要她在医院养老,不想让她再出去了,所以老人对这个护工持有敌视的态度,不让护工碰她,说骂就骂,情绪波动非常大。这位老人最大的愿望是想出院,我们评估她的整体状况,认为她各方面状况都能达到独立生活的标准。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评估她的状况,第一,她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还残留一部分症状,但是可以控制;第二,她对她疾病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这位70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是上过大学的,学识很高,然后在河南的一个研究机构工作,之前也带过很多学生,意识一直很清晰,她对她的病情也很清楚,服药的依从性也很好;第三,我们咨询她的主治医生,医生也同意可以出院,并提出先出院一周时间,根据情况在适当延长出院时间;第四,我们联系她的单位,单位对她一直也很照顾,也希望她能出院,并表示会安排人员定期探望;第五,我们联系她的社区,咨询她的社区能提供什么帮助,经过协调,社区同意每个月探望她一次。和社区联系,主要是她的单位不能经常去看她,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护工虐待老人的事件,所以希望社区能及时了解她的生活情况,确保老人的生活安全;第六,因为她有护工、周围也有单位食堂、老人自己也能做饭、社区的基本生活设施也很完善,虽然没有子女,但出院后也能保障她的生活质量。基于这几点评估结果,院方同意患者出院。这位老人从8月份出院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情况一直很好,服药记录也保持良好。前几次来检查,还给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和自制的食物,看得出她的情绪很好,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贺培森回忆道。

微信图片_20181121104010

来自贺培森的建议

“是的,医务社工能帮助医院和患者做不少的事情咧!如果有人想从事医务社工,你对他有什么建议?”我问。

贺培森仔细思考了一下,才回答道:“对于新入行的社工,我希望他能多做实务。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发现理论真的特别重要。在做实务的同时,一定要回头看看自己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最好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因为社工做久了,我们会遇到一个瓶颈,你会发现,你是在重复你之前所做的事情,创新性没有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理论,理论方面不够用了,创新就很难。所以要把基础理论搞得清清楚楚,再结合实务开展服务。其实现在做社工的都是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之处挣扎,希望这个交汇地区能再大一些,吸引更多人才进入我们的行业,使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壮大。”

“那你觉得在扩大理想和现实交汇的这个路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方面是薪资待遇,一方面是希望能更关注社工的成长,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地优秀社工交流学习。说下我的感受吧,因为现在在郑州做医务社工的不多,大家都在一个小圈子里,我们都相互了解,大家的工作还是老一套,所以特别希望能和外界交流学习。”贺培森认真地回答道。

我们访谈至此也要结束了,在此十分感谢贺培森同工的分享。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今日,我们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医务社工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好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等角色。通过此次访谈,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医务社工,从而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也希望处在迷茫中的社工能从中学习到自己所需的经验,提升自己,更好地为社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与君共勉!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