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工作与公益实践

2016-11-19 14:26   新华善举公益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新华公益打造的“互联网+公益”系列访谈第三期开录,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建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公益时报总编辑赵冠军作客新华访谈,与网友分享了在“互联网+公益”时代,关于社会工作与公益实践的看法和理解。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新华公益打造的“互联网+公益”系列访谈第三期开录,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建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公益时报总编辑赵冠军作客新华访谈,与网友分享了在“互联网+公益”时代,关于社会工作与公益实践的看法和理解。

QQ截图2016111914215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益慈善也不例外。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使得公益开始从传统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发生转变,为公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个人捐赠。从这点来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善门大开”。

在这种变化下,要把公益促成阳光事业,需要从国家、政府层面,以及通过制度建设、法规完善等途径进一步引导,形成一种机制化保障。让公益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执行变得公开透明。

中国社工事业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到哪一步?尤其是社会工作人才方面?

赵冠军:今年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第十年。近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了十年社会工作发展成就。据统计,专业社工岗位的人员已有76万人,持证社工接近30万人,基层社工机构有6600家;第二,中社联是枢纽型组织,各省市约有400个枢纽型组织建设。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领域拓展越来越宽泛。过去更偏重于老年社工,现在整个社会领域社工工作体系已初现形态,这是近十年社工快速发展的基本状况;第三,政策性推陈出新,比如十二部委近期发布对社工人才的激励政策;第四,近十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规模在不断突飞猛进地发展。可以看到,中国社工当下事业的发展要进入快车道了。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善门大开”

主持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领引社工行业的社会团体,您认为“互联网+”对社会工作以及公益事业的改变都有哪些?

赵冠军:社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它的功能不是单纯的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公益事业也是一样,除了实现社会救助功能之外,它还有另外几项功能,就是社会倡导。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一是善门大开。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可以让大人们更方便地实现个人捐赠;二是全民参与。现在在互联网上筹款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这些人是持续捐赠,是一种持续行为,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随机行为。从这点来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善门大开。

“互联网+公益”时代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主持人:从首都社会建设方面来说,“互联网+”对我们的社会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尤其社会工作促进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方面都有哪些改变?

陈建领: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已经或者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此外,社会工作方面新变化也有很多,概括起来有这几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强烈冲击。原来大家都是靠传统媒体来获取信息,表达诉求也很单一。现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接受信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人们对于社会事物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原来我们通过传统媒体由上到下传达贯彻学习领会,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微信、QQ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三是需求内容的变化;四是满足需求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都是群众有困难找居委会,找各级政府去解决,现在人们用百度搜索等就能找到答案。可以说,这四个深刻变化,对社会建设的冲击和带来的机遇都是并存的。

在这种变化之下,尤其是在社区建设方面,无疑要随之发生一些变革。如果不变革就会落伍,不去适应新的变化,工作就会事倍功半。从社会建设治理和社区发展来说,党和政府的主要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大协商民主的力度。中央这次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其中一项就是加强基层民主协商,这是适应互联网变化、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选择;

第二,大力加强各类各层的社会自治工作,包括社区自治、社会组织依法依章程自治,通过契约管理,加大社会主体进行自律自治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第三,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的形成一定要扩大公众的参与面,包括各种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原来只要找专家论证就可以了,但现在要网上公示。所以,注重公众的参与是我们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

第四,坚持共建共享。大家携起手来提供群众急需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设施建设,一起享有这个空间和设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革;

第五,要学会借助社会力量,包括志愿服务力量这个新兴的领域和队伍。社会公益理念的深入过程是用志愿者的实际工作来支撑和推动的。在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中,志愿者队伍的活力、潜力和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主持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公益行为如何可持续化发展?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建设发展?

陈建领:应该让公益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因为,当公益真正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时,这对其自身、组织的发展以及社会正能量的传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要想把公益促成阳光事业,需要从国家、政府层面,以及通过完善法规制度等途径进一步引导。

另外,参与公益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补偿机制、回馈机制,让那些参与并做出善事善行的人们得到回报。形成一种机制化的保障,通过制度建设、法规完善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大力培育孵化各类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发展公益事业需要提升文化自觉

主持人:一个国家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部分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全民素质水平的高低。那么,面对“互联网+公益”的时代机遇,二位分别有怎样的寄语?

赵冠军:互联网经济更强调“共享”、“共建”的概念,包括对生活的期望。所以,在我看来,“互联网+公益”的时代的特点应该是“共享”、“共创”、“共精彩”。

陈建领:社会公益与国家公民素质的结合也是我们的一个角度,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如何能够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能够走出我们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从公益角度来讲也是有特独功能和价值的。

我希望,公益事业能够像互联网一样深入人心、走入群众,逐渐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自觉。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