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民:“三社”联动促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颜小钗 2015-10-20 09:20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三社”联动的生动局面背后突破了哪些障碍?“三社”在促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记者专门采访了广东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李进民。

原题:“三社”联动促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专访广东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李进民    

在社会体制创新的背景下,广东省先行先试,各地整合盘活街道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工疗站、文化站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在街道乡镇层面建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在社区层面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并拨付每个中心每年5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经费,委托民办社工机构运营,由社工为社区开展专业服务,激起了“三社”联合为百姓服务的一股力量。这个大手笔背后都有哪些政策实施路线图?“三社”联动的生动局面背后突破了哪些障碍?“三社”在促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记者专门采访了广东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李进民。

社区治理组织体系——从垂直结构到横向网络

记者:广东通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等“三社”联动方式,对基层社区治理创新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请问广东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上作了哪些突破,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三社”联动扫清了哪些障碍?

李进民:在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我省为“三社”联动创造了良好环境。比如在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上,我省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推行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明确进入社区的行政性事务,须经区(市、县)社会工作委员会同意后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省纪委牵头开展社区组织牌子专项治理活动,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设的机构一律清理出社区;推动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与村(居)委会双向考核试点,制定双方责任清单,厘清职责边界。在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移上,我省抓住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机遇,力推基层政府简政放权为社会力量让渡空间。在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上,各地还逐步将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科目,并扩大购买规模和范围。

记者:以家综等方式作为 “三社”联动的纽带,广东在推进社区治理体制创新进程中,对“三社”职能与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李进民:这些方式是推进“三社”联动的有效途径,我省基于系统治理的角度,从平台、载体和人才三方面着眼,将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结构转变为多方互动的横向网络:社区作为平台,为社会组织和社工提供场地、资源和参与服务的平台空间;社会组织是承载社工专业人才提供社区服务,吸纳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社工专业人才用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提供专业服务,协助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是“三社”联动的骨干力量,是保证联动成效的关键。

社会服务方式——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

记者:实践中,我们看到广东探索了丰富的“三社”联动实践模式,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李进民:广东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的思路,探索了“三社”联动机制,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购买模式项目化,他们以项目化的方式,将每个中心作为一个服务项目,由民办社工机构承接运营,根据需求,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二是服务平台社会化,比如他们以社区为平台、立足社区开展服务,在做好核心服务的同时,利用服务外展、设立社区服务点等方式深入每个有服务需求的社区、家庭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通过“社工+义工”的联动工作模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三是服务内容专业化,社工每项服务的开展都通过系统、深入的服务需求进行评估,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保证服务的专业化。

记者:“三社”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特别是对街道、社区治理体制有什么样的改善?

李进民:通过探索“三社”联动机制,推动了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由基层政府主动简政放权,为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有序参与让渡空间;推动基层政府优化职能设置、流程运作和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厘清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积累了实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了社区服务供给模式,比如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将本应或可以由社会力量管理服务的事项交给社会组织,加快“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服务方式也从过去“政府配餐”逐步过渡为“群众点菜”,从传统的社区居委会服务转变为由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根据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这个过程中,也培育了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比如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大力培育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强化社工专业人才使用,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挖掘和培养社区领袖,培育社区团队,引导和培养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

服务支撑体系——社工人才将扩大使用比例

记者: 广东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有哪些?“三社”联动还存在哪些制约性因素,有哪些进一步的举措?

李进民:我省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理顺社区管理体制的举措,但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惯性和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基层政府推动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动力不足,社区资源整合还不到位,社工专业人才的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再就是大部分地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投入仍不足,不利于为城乡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人群提供长期、系统的社区服务。还有民办社工机构面临专业服务水平不足、筹资能力不高、人才梯队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困境;社工专业人才社区工作经验仍有待提高,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不利于社工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联动环境。健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将面向社区的服务性工作委托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聘用社工专业人才提供服务。理清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以社区减负增效为切入点,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再就是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扎根社区。鼓励居民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资源和公共设施向社会力量开放;鼓励各地制定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孵化机制,为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运作、办公场地、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必要支持。还要进一步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社会组织、社区机构吸纳使用社工数量的比例。完善社工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提高社工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壮大社工队伍,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