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芳:社工是一门行走在助人路上的专业

小星 小Q 2014-12-15 09:55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采访素未谋面的老师让小编之前有些许紧张,好在社工的老师都自带超强亲和力。采访时已是下午3点多,忙碌了一天的付芳老师居然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小编不禁感慨付芳老师的繁忙,也对老师能抽空接受访谈充满感谢。尽管身兼双职,工作忙碌,但是在谈到专业、谈到学生时,付芳老师眼中闪烁的光芒、流露的温情,透露出她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于学生的关心。

来源:复旦社政研会 采访:小星 小Q

人物介绍:付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2013级MSW辅导员,所带班级获得201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优秀集体。

作为辅导员

Q:作为专业老师担任辅导员,您有哪些体会和感想?

A:同时担任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最大的挑战可能是怎么做到两个角色的平衡,两手都要抓,两个都不耽误。另外,我是一个新来的老师,自己本身也有一个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也是我需要适应的,所以我可能需要面对多重挑战。刚来的时候,压力确实蛮大的,我带的班上有80多个同学,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班,对我而言,很多东西是全新的,所以我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不管是做辅导员还是在教学上。但是到现在,我慢慢地适应了;而且班上同学也逐渐适应了在复旦的学习生活,需要我处理的事情不是那么多。在教学方面,第一年有两门课要教,备课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工作节奏一直是比较快的,但是我在积极地调试,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到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这个节奏。总结一下,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会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帮助自己调整心态。二是咱们学院的工作环境很好,更加有利于我快速适应。第三,从学生这方面来说,他们本身作为社工的学生,给我很大的支持,特别是班干部,不管是团支书还是班长,他们很能同理,知道我是个新老师,所以在班级管理上他们付出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压力。

社工知识与工作结合

Q:您觉得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辅导员工作有哪些可以结合的地方?

A:社会工作专业注重案主自决、优势视角。在我做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中,能看到很多同学的优点,同时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展现出来。不管是在党支部工作还是班级工作中,我更多地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我会在理念上、方向上把握和引导一下,而对于具体操作方面的事情则让班干部各司其责。这也是我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吧。如果事事都让我来做,我肯定搞不定,所以充分利用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他们的机会,同时对我来说也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同时,我觉得辅导员也应该是同学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我需要评估同学的需求,然后链接各方资源,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我尽可能让自己发挥出这样的作用:那就是,学生有需要的时候会想到来找我,他们因为有辅导员在身边而感到心里是踏实的。

另外,专业的社工训练让我有一个感悟,心态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当辅导员的过程中,我会经常跟他们说,心态很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也会让他们去做一些团训,提高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的时候用好的心态去应对,用自己的能力去化解。外界的挑战总是有的,而且只会增不会减,只有锻炼、提升、积累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这是我在心理学、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会在开班会的时候或者是在私下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这种理念。他们本身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

个人体会与感受

Q:您作为专业教师,为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实践等项目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支持,参与这些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个人有哪些体会与感受?

A:社会工作不是仅仅在象牙塔里做研究就能推动其发展的学科,就这个专业而言,社会实践是观察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我觉得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肯定很需要社会实践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指导,所以我是很乐于帮助他们在实践之前设计和完善他们的研究和方法,让他们的实践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做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我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不仅仅是在付出,同时也在收获,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嘛。社工专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所以实践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乐于去推动这些事情的原因。

关于支援鲁甸

Q:前段时间您作为上海支援鲁甸的社工团队成员,参与云南鲁甸震后援助工作。在那里,您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或者感受?

A:我在博士阶段做的是灾难方面心理救助的研究,这学期也在开设灾难社会工作的课程,所以从专业背景来讲,我在震后援助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参加震后救援于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将理论知识操作化运用于具体的服务对象,是我在鲁甸震后援助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怎样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对谁进行评估,如何根据评估设计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这些问题都必须深入思考并逐一解决。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要开展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很多工作艺术,虽然我也在做一些服务的工作,但是我感觉更像是在进行一项边工作边学习的行动化救助工作。所以对我而言,有蛮多收获的。一是专业方面,这些经历帮助我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打开了更多的思路,包括经验和材料的收集等,我在课堂上也会跟同学们进行分享。另一方面是自己对生活也会有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灾区民众的坚强乐观,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给我很多感动和激励,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社工角色

Q:作为社会工作专业老师,您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地震等灾害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

A:社工在灾后的作用和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社工的角色需要分阶段、分层面来说。灾后救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灾后的急性期可能是刚开始的1-2天。一开始社工在灾后起到灾民物资的协调、身心安全维护、需求评估的作用,这些是很重要的任务。灾后第2天到3个月就属于慢性的应激期,我们要进一步评估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然后调动各方资源去满足他们的需求。长期而言就是灾后3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灾后重建,更多要从宏观层面思考如何提高社区的社会资本,提高他们的社区复原力,让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社工在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当地灾民的现状、包括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而作相应的调整。

关于教学影响

Q:参与鲁甸震后救援对您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A:其实,在去鲁甸之前,我也参加过四川震后的重建,做过志愿者,也做过研究者,所以对这些救灾情况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因为我是心理学背景的,之前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灾后救助。这次去鲁甸,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我的接触面、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宽一些,不仅仅关注个人层面,也会看到整个家庭和社区如何从整体上去提高复原力或者社区资本、恢复重建的能力。在教学方面,这次经历也带给我很多反思。之前上课更多的是从理论出发,但是对于从理论到实践中间的操作化过程,如果没有亲身经验,很难与学生去交流。学生会有质疑,你没有去过灾区,你为什么跟我们讲这些理论,你怎么去用这些理论。我觉得社工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如果我去过灾区,我就会思考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也许我们最后确定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可以把这个思考的过程分享给学生,与他们讨论如何操作化、运用理论,而学生也会在研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比较丰富而生动的教学过程。这次去到灾区进行了一些抽象的思考,也对理论、教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关于建议

Q:现在也会有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想要参与到灾后援助过程中,做一些志愿者服务,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

A:首先,在进入灾后的场景之前,他们需要对灾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需求做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他们自身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提供服务的能力。比如怎么做评估,怎么带小组,怎么做一个社区活动的策划。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肯定不会仅仅把自己定位在志愿者的角色上,需要储备更多的个人能力,因为灾区毕竟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服务场域。当灾民跟你说到自己有多少家人遇难,不停地哭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能力去平复他(她),同时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这种暴露而产生创伤。如何面对生死,如何面对巨大破坏,对于生命意义进行思考,这也是需要历练的吧。如果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到了当地很容易受到替代性创伤或者产生很强的无力感。所以储备特定的能力和知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去了灾区,团队合作很重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肯定要跟你的伙伴在一起,不管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私下的生活中,都要相互支持。你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共同为灾民提供服务。

小编感悟

采访素未谋面的老师让小编之前有些许紧张,好在社工的老师都自带超强亲和力。采访时已是下午3点多,忙碌了一天的付芳老师居然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小编不禁感慨付芳老师的繁忙,也对老师能抽空接受访谈充满感谢。尽管身兼双职,工作忙碌,但是在谈到专业、谈到学生时,付芳老师眼中闪烁的光芒、流露的温情,透露出她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于学生的关心。在专业教学中,她坚持实践出真知,前后参与四川、鲁甸的灾后重建,深入一线积累教学经验。在服务学生中,她乐于分享自己工作、生活的感悟,在学生眼中,她不只是老师,更像是成长过程中的“同路人”。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