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变”唯有守护!看社会工作者社区疫情防控显身手

2022-06-23 10:39   北京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穿上防护服,社会工作者纷纷化身“大白”、“小蓝”,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工作者虽没有“三头六臂”,却有着“七十二变”。他们迅速变身各种角色,发挥专业优势,链接社会资源,帮扶特殊群体,化解突发情况,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且有温度的服务。

穿上防护服,社会工作者纷纷化身“大白”、“小蓝”,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工作者虽没有“三头六臂”,却有着“七十二变”。他们迅速变身各种角色,发挥专业优势,链接社会资源,帮扶特殊群体,化解突发情况,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且有温度的服务。

社工“搬运工”拉来6000斤蔬菜

5月29日,房山区拱辰街道绿地花都苑社区解除管控措施。“解封”前一天,在社区“爱心菜站”微信群里,青年汇社工张宇发了一段长长的文字:“随着解封的日子即将到来,我们的物资供应也即将结束。希望这段日子能成为我们往后美好的回忆……”

ac6eddc451da81cbcaeb70c2e42dba1c09243102

绿地花都苑社区青年汇志愿者为居民分发生活物资

受疫情影响,5月14日,绿地花都苑社区被划定为管控区域,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管理措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生活慢了下来,许多居民不能出小区,就通过各种网购平台或微信群买菜。

参与社区防控工作期间,张宇发现,居民买菜的这些渠道不太稳定,要么经常配送延迟,要么种类有限。他还发现,受疫情影响,一些商家因为无法营业,导致大量食材卖不出去。他顿时有了一个想法,搭建一个平台,为居民增加一个买菜的渠道,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对接的窗口。

“都是实体店,可以保证质量。”张宇把想法跟居民一说,大伙纷纷赞同。他买来平台软件,又对接商家,不到三天就把线上平台搭建起来。他还约法三章:一定是正规商家,配送员必须每天做核酸,下单后必须及时配送。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加入平台的商家越来越多,居民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到社区解封时,这个平台已为社区居民提供蔬菜肉蛋6200余斤,点心2600余份,生活用品300余件。

在居民眼里,张宇俨然已成为社区保供的“大队长”。如今“光荣下岗”,他却说自己收获满满。张宇说,他仅仅是发挥了专业社工的作用,帮助对接社会资源,只是一个“搬运工”。让他备感欣慰的是,平台不但帮了居民的忙,还增进了大家之间的了解,让社区更加和谐。

“将来疫情消散,这个群也不会删除,我们还要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美好。”微信群里,张宇向大家发出邀约。

社区“分诊员”守护生命通道

疫情期间,封管控小区的就医问题是个大问题。

在通州区通运街道牡丹园社区,来自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驻站社工鲁清香成了一名“分诊员”,负责处理居民的就医需求。牡丹园社区有29栋居民楼,数千名居民。封管控期间,鲁清香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一面对接居民,一面对接街道、医院,确保社区“生命通道”畅通。

“我们要让居民尽快看上病,又要严格遵守防控流程,避免感染风险。”鲁清香通过摸排发现,小区有4个透析病人,还有几个需要定期做检查的孕妇。除了这些定期就医的需求,鲁清香面临更多的,则是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比如孩子从单杠上掉下来了,有的居民被猫狗咬了,还有居民崴了脚,有的伤口要拆线,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一天早上,鲁清香接到楼门长反馈,一位居民小腿疼得厉害。鲁清香拨通居民电话,发现对方说话有气无力,特别虚弱。鲁清香提交就医申请后,再次联系对方时,接电话的成了居民的女儿:“我妈妈疼得说不出话来了,我害怕……”鲁清香了解到,居民家中只有母女二人,于是赶紧上门查看。

鲁清香发现,居民的小腿肿胀得厉害。她将情况汇报给社区书记,经过紧急协调,病人通过“紧急闭环管理机制”被送往医院。到了医院她才知道,病人患有糖尿病引发的下肢感染。如果晚来一步,恐怕要面临截肢的风险。事后,病人家属送来锦旗感谢,让鲁清香很有成就感。

其实,鲁清香并不是医学专业出身。她毕业刚刚两年,是一位初出茅庐的“95后”社工。这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让她迅速成长。“前辈教导我说,在疫情面前,社工应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坚持中见专业。”

2fdda3cc7cd98d10e1a1435d9774d2047bec903f

鲁清香在核酸检测点为小朋友进行信息录入

“养老管家”线上线下都不闲着

目前,本市共有7.68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参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本轮疫情以来,本市发布《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社会工作服务指引》,全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谢乐乐坚守“老年热线”,平均每个月要打一千多个电话。本轮疫情发生后,上门服务暂停,这条热线就成了街道和老人之间的连心桥。

这条原本是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回访的热线,疫情期间承担了电话巡视探访和心理疏导的功能。“有的电话根本挂不掉,老人因为疫情影响心中烦闷,常常聊起来就没完没了。”谢乐乐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和同事们总会耐心地听老人把话说完。

谢乐乐发现,这些老人往往文化程度比较高,生活上啥都不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比较高。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活动中心什么时候开放,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疫情之中,社会工作者在线上坚持服务,让老人不孤独。

在线下,谢乐乐和同事们也不闲着,除了参与社区核酸检测,社工们还通过各种形式为老年人服务。在地大二社区,谢乐乐发现一位高龄老人自己照顾老伴困难,于是帮助她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她还组织起一支由12名活力老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防控工作,赢得了一致好评。

d50735fae6cd7b89d0f06077b26f28add8330e7f

谢乐乐(蓝色防护服)在社区参与核酸检测服务

据了解,在本轮疫情中,全市50余家社工机构累计出动社工3000余人次,协助属地进行数据筛查、物资整理、核酸检测、志愿者招募、慈善资源链接等工作,为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各显身手。

“我们更了解社区居民,所以把抗疫当成分内之事,这是我们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谢乐乐说。


  • 微博推荐